大冬天的配资操盘开户,宁老头和一条狗都在盯着一个光屁股解手的小孩。
小孩一起身,宁老头拿着铁锹就把狗打跑了。
您以为他是保护小孩呢?实则不然,他是在跟狗抢屎。
宁老头其实个坐拥七百亩耕地的地主老爷,他抢屎是为种地。
宁老爷是出了名的抠门,全村的无名野粪都被他拾走了。
毕竟地就是他的命,就连闺女出嫁这天都不愿放假休息。
万万没想到,等他回家时得到惊天噩耗,今天要出嫁的女儿绣绣竟然被土匪劫走了。
土匪绑的是快票,天黑之前要收到五千大洋才能放人。
要结婚的大姑娘掉进土匪窝,懂得都懂。
老百姓没法和土匪硬拼,也只能赶紧凑钱救人方为上策。
亲家是大嫂费左氏一人当家,马上来找宁老爷商量对策,愿意出钱营救。
大家族的长辈亲戚都来帮忙,劝宁老爷用地契换钱或是抵押,先救闺女。
宁老爷自己却紧紧护着地契,原来他压根不打算用自己的土地去救女儿。
因为地就是他的命,想动地契的人无疑都和饿狼一样。
亲家一看宁老爷真就是个不管女儿的守财奴,作势要将聘礼收回。
那份聘礼可是能将自家土地连在一起的地脉,简直是块宝藏好地。
为了不割肉,宁老爷竟然想出一个昏招——让二女儿苏苏替嫁。
苏苏以为自己是在替救姐姐争取时间,全然不知宁老爷压根没有想办法救自己。
万万没想到,绣绣在土匪窝里遇到了旧时相识的郭二哥,又在村里青年大脚的帮助下逃出了山寨。
好不容易回了家,绣绣见到爹的第一句话,就是质问“为什么不救俺”!
要说亲爹努力了救不出来就算了,像宁老爷这样办事的属实是惹得人神共愤。
等绣绣知道妹妹竟然替自己嫁了,那真更是痛贯天灵。
最离谱的是爹不关心绣绣的死活,等她逃出来了又一个劲儿地追问她在土匪窝有没有受欺负。
阴差阳错之下,谣言传遍全村。
亲家也只想找个清白姑娘传宗接代,将错就错地留下了妹妹苏苏。
大脚的爹寻思绣绣名声败坏,竟然托人说媒,想靠迎娶绣绣多赚彩礼。
万念俱灰的绣绣顺势决定离开宁家,甚至发下毒誓,从此不吃宁家一粒米。
好在大脚这小伙子从小就喜欢绣绣,八抬大轿把绣绣娶进家门,只图让她安心。
可惜大脚爹贪图宁家的陪嫁彩礼,逼绣绣回家要地契当陪嫁。
绣绣属实命苦,未来的日子能不能过好真让人揪心......
以上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剧情,出自前段时间上线的以农村变迁为背景的年代剧《生万物》。
由于此剧前期剧情属实气人,网上对宁老爷的吐槽无数,甚至大呼这个角色让人想到曾被苏大强折磨的恐惧。
当然,生气是一方面,该看还得看,我看网上有很多网友都说自己和爸妈一块追着看,全家人都看得很入迷。
借着这部剧有热度,很多网友惊讶为啥农村题材剧会这么火。
回忆过去看过的神剧爆剧,即使是年轻人估计也能说出一两部农村题材剧。
大家有喜欢的,也可以在文章评论区安利一波哈。
今天咱就聊聊,为啥这种题材剧总有爆剧,而且是老少皆宜。
我想首先就是因为农村题材剧经常会选择一些特殊的时代背景。
那个时代往往处在封建到文明的相交地带,人们面临的生存、生活考验实在太多了。
如果拿现在都市剧作对比,你会发现年轻男女的情情爱爱、乃至家长里短的狗血争斗、或是什么办公室政治或是升职加薪,在戏剧冲突程度上与农村题材剧完全无法相提并论。
在那个年代,有人吃不饱饭,有人赚不到钱,人与人之间为了吃饱饭就要争个你死我活了,所以土地作为谋生必备就显得格外珍贵了。
陈腐封建的思想也能害人,因为门第、习俗等等婚姻习俗导致有情人分开的更不在少数。
再加上什么土匪、军阀的来回折腾,老百姓想过上安稳日子都是一种奢望。
像今天咱们说的《生万物》,主人公就是因为受土地、土匪、封建思想这些元素综合影响,才徒遭这一出悲剧。
另一个大伙爱看农村题材剧的原因,很可能是因为这些剧演的确实就是一部分人曾经的生活。
比如《闯关东》《走西口》等经典剧目,可能山东、东北、山西等地的观众尤其爱看;
描绘90年代帮扶中西部发展的《山海情》,在福建东南卫视和宁夏卫视播出时放的是原声方言版;
因为剧的故事背景,乃是西海固人民在扶贫政策和福建对口帮扶下移民搬迁、脱贫致富的历程。
以上剧集涉及的剧情,可能正是自家祖辈的过往经历,这就让很多观众看起来尤其有共鸣。
当然,其中涉及到的闯荡、淘金、做生意等等内容,也都映照着咱们普通老百姓的奋斗史。
从土里刨食,到进城做买卖站住脚跟,接着开枝散叶,很多人往前数几代人的人生轨迹正是如此。
这些经历说起来轻松,实际已经算是个人的传奇了,如今能在剧中看到类似的经历,想来也是别有一番滋味。
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,特殊历史背景的设定,也会让这些剧目随着年代变迁产生主题的变化,让剧情内容更加丰富。
比如《闯关东》的开篇从为了土地而离乡闯荡,后来逐渐演到了抗日的剧情,讲的是一个家族跨越不同年代的传奇故事。
现在有很多校园剧、古偶剧往往都是改编自网络小说,剧本水平可以说是良莠不齐。
而得益于我国乡土文学的强大,农村题材剧往往有足够多的获奖的文学作品可以改编。
有这些顶级原著在前,最终呈现出的观感也足够厚重踏实,滋味十足。
比如《平凡的世界》的原著小说拿过茅盾文学奖。
《红高粱》的原著《红高粱家族》是“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”,作者莫言甚至拿过诺贝尔文学奖。
当然了,很多观众看农村题材剧压根不是图超高的艺术造诣,或是品味什么年代岁月的厚重感。
人家要看的就是风土人情,还有最真挚淳朴的人物情感。
说到这就不得不提赵本山的《刘老根》《乡村爱情》等作品了。
《刘老根》看似是讲述山庄经营的“另类商战”,实际是展示当地老百姓的真实生活风貌。
《乡村爱情》则更为纯粹,聚焦的是乡村里的亲情爱情,以及家庭之间的激烈碰撞。
这两部剧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活,比如装模作样的药匣子、好面子的谢广坤、爱占小便宜的刘能等等。
这些角色会让人有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,联想到自己身边的亲戚朋友。
当然,赵本山手下的这波影视剧,往往还自带笑料,直接当小品来看,下饭效果也是杠杠的。
从这个角度来讲,农村题材影视剧似乎又有极强的包容性,做到了题材广泛,雅俗共赏。
毕竟广袤的乡村是一片沃土,啥样的艺术的果实都栽培得出来,甚至还能长出点怪果子。
不过这也就说明农村题材剧并非都是好的,行业通病依旧存在。
具备代表性的有“邪恶车厘子”。
这个外号出自沈春阳主演的《樱桃》,讲的是智障女主抚养弃婴,却总是好心办坏事的故事。
虽然故事本身是正面的,但一堆喜剧演员来演苦情戏属实出戏。
而且部分剧情属实非常糊弄降智。
还有苦情电视剧专业户闫学晶老师。
一部田小草、一部杨七巧,为了表现女主角的惨,不惜让全家、全村轮流来欺负她。
女主不但对苦难照单全收、默默忍受,反过来还要以德报怨,对全世界的人好,属实让观众头大。
像这种苦情剧里的好人坏人行为逻辑都不正常,要是挨骂了才算是正常。
也正是因为这些低质内容存在,很多人说农村题材剧是“抹布剧”。
因为它又臭又长,质量奇差。
可见要把这种剧拍好也不是没有门槛的,不但剧情糊弄不得,人物妆造也要符合年代和环境。
就像某些剧明明是要反映村民的辛苦劳动,反而剧中人物打扮的干干净净,脸上妆容齐全,这事就和都市剧里实习生住大平层一样魔幻悬浮了。
好了,今天的话题咱们也就聊到这里。
大伙有什么喜欢/讨厌的农村题材剧,都可以在评论区安利/吐槽一下。
咱们明天再见,拜了个拜~
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