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清早起来菱花镜子照……”清脆的嗓音、灵动的身段配资操盘开户,和一张历经岁月却风采依旧的笑脸——这个画面出现在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“刘长瑜花旦表演艺术人才培训”的课堂上,83岁高龄的刘长瑜亲自示范教学,60多年前京剧《卖水》中那个俏皮的小梅英回来了。
刘长瑜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京剧表演艺术家,她不仅以李铁梅这一经典艺术形象家喻户晓,而且创作了诸多兼具传统艺术美与强烈时代感的经典作品,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。她师承荀慧生又不拘泥于传统荀派,是花旦行当守正创新的典范,为京剧艺术的继承、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此次“刘长瑜花旦表演艺术人才培训”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、依托中国戏曲学院进行教学实践,刘长瑜入室弟子、京昆系副教授张艳红作为项目负责人,遴选出全国23个院团(校)的30名学员,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培训,由刘长瑜亲传弟子耿巧云、赵玉华、吕慧敏分别教授《春草闯堂》《桃花村》《卖水》3部守正创新的经典力作,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、寇春华亲自指导教学。
今年恰逢中国戏曲学院建校75周年,这位曾经是中国戏校年纪最小的小花旦,如今已是发如白雪,耄耋之年重回母校走上讲台,刘长瑜70多年艺术生涯的深沉与隽永是京剧艺术强大生命力的最好见证。
展开剩余80%刘长瑜示范教学 中国戏曲学院供图
细节为上 因材施教
“功夫不亏人”,掷地有声的5个字是经验,亦是忠告——这是刘长瑜深入课堂进行教学指导时最常说的一句话。大到对剧目内涵的理解,小到眼神的运用,刘长瑜不顾年迈亲自讲解、示范。例如,《春草闯堂》中第二场“闻讯”中的【四平调】唱腔,刘长瑜向学员强调,切忌为凸显嗓音条件而忽视人物情感,唱戏是以情动人、寓情于技,此处要以声腔突出春草猜到小姐心意后内心的喜悦。对人物刻画与情感表达的细腻指导,面对面的示范教学,深深触动了学员,大家不禁被前辈艺术家毫无年龄感的体态所震撼,更被其精益求精的艺术态度所折服。
多年来,刘长瑜不仅艺术成就斐然,而且培养了耿巧云、赵玉华、吕慧敏、张艳红等活跃在各大艺术院团、院校的优秀传承人。她们作为此次培训的中坚力量,为刘长瑜花旦表演艺术人才培养全力以赴。
《春草闯堂》的主教老师是国家京剧院知名荀派花旦耿巧云,她因材施教,耐心细心的教学风格令学员获益良多。来自天津市青年京剧团的学员郑茜丹说:“耿老师十分注重细节,时刻提醒每个学员存在的小毛病,这些看似细小之处实则会对人物表演有很大影响。同时,老师引导我们把唱、念放在第一位,比如‘薛公子他本是相府东床’一段,最后一个高腔要先出声、后出气,老师带我们反复试唱,感受正确的发声方法。”
在跟随石家庄京剧团团长赵玉华学习《桃花村》的过程中,来自贵州京剧院的学员付珮雯感触颇深:“令我非常感动的是,赵老师身兼团长、主演,工作十分繁忙,但她为了《桃花村》的备课,特意在开学之前早早来到北京,到刘长瑜老师家从头到尾‘回炉’请教该剧,她的艺术态度和工作态度是我们最真实的榜样。”
“跟随国家京剧院知名荀派花旦吕慧敏老师学习《卖水》,我感觉收获颇丰。老师考虑到我们偏远地区学员遇此机会实属不易,加班加点尽可能多教、细教,对发声、身段、眼神的规范细致入微,尤其感动于吕老师的鼓励式教学,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和动力。”来自新疆乌鲁木齐市京剧团的学员潘晨动情地说。
3位剧目课老师在教学上的精雕细琢、思想上的引导鼓励深深感染着每个人,学员在她们身上看到了刘长瑜艺术精神的代代相传,也更加坚定了将来在艺术道路上崇德尚艺、继往开来的决心。
配合花旦行当的剧目教学,该项目还精心设置了专家讲座、沉浸式艺术体验等学习环节作为“第二课堂”。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、学者进行了10余场不同主题的专题讲座,促使学员提升理论水平、扩宽艺术视野。同时,组织学员走进梅兰芳纪念馆参观学习,来到国家京剧院观摩排练,在进行沉浸式体验的同时不断接受更高层次的精神洗礼。据项目负责人——中国戏曲学院京昆系党总支委员、京昆表演教师党支部书记张艳红介绍,“第二课堂”的设置,旨在帮助年轻演员深入理解京剧艺术的文化内涵,全面提升学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。
思想引领 春风化雨
中国戏曲学院党委为“刘长瑜花旦表演艺术人才培训”成立“实践功能型党支部”,张艳红担任该党支部书记,通过“党员领学”机制带动学员主动参与研讨,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互促,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教学实践一线的战斗堡垒作用,为强化实践效能、助力学生成长保驾护航。
刘长瑜语重心长地对学员说:“京剧发展历经社会变迁,艺术理念必然与时俱进,要重视思想觉悟的培养和提升,以正确认识指导实践,积极探索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,使花旦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。”思想引领为“刘长瑜花旦表演艺术人才培训”注入了新的动力,师生携手以实际行动践行着“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,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”。
学员既有来自国家京剧院、北京京剧院等重点艺术院团的演员,也有从新疆、青海等偏远地区远道而来的。张艳红表示,为人师表当春风化雨,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,也应当是品格的培养者、心灵的塑造者。在一个月的集中培训中,项目组细心地为大家准备了各种惊喜,让集中培训不只是严肃庄重的教学,更能让学员在温暖友爱的环境里感受到团结的力量,在趣味横生的经历中体验生活的多彩。正如刘长瑜所说:“任何看似普通的生活细节,都可能会成为演员塑造生动角色的灵感来源,为表演艺术赋予真挚感人的生命力。”
课堂上,年逾八旬的刘长瑜依旧眼波流转、顾盼生辉,而映入她眼帘的是弟子们孜孜不倦的身影,和再传弟子们求知若渴的画面——这一刻是花旦艺术传承发展的具象化,也是京剧艺术薪火相传最生动的体现。
2025年7月8日《中国文化报》
第5版刊发特别报道
《60多年前那个俏皮的小梅英回来了》
↓ ↓ ↓ ↓ ↓ ↓ ↓ ↓ ↓
发布于:北京市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